Sunday, 25 August 2013

流星、蝴蝶、剑

《流星、蝴蝶、剑》 , 一部曾经由武侠小说家古龙所撰写的小说,那年代也不知已经靡迷了多少爱好武侠小说者。

个人也曾在中学时期阅读过这本武侠小说,它的情节诡异,步局设局峰回路转,不到最后关节亦不懂谁忠谁奸,敌我不分。。。。这情节倒也和现在的马华以及它的即将到来的党选相似。

套用古龙的一句“金典名词”, “ 没有永远的敌人、亦没有永远的朋友”,“最安全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相信有很多人,不管是在政治上亦或是在商场上,工作的地方岗位上也会面对以上的情形甚至有过这样的体验。最近偶有翻阅到这本小说,顺便随笔抒写下有关的这一本《流星、蝴蝶、剑》小说,竟也曾在我的过去出现过。。。当然,没有危险,打架,刀光剑影、峰回路转的情节。

〈流星〉

        前几天,大家都在跟进天空上随时聚落而下的流星雨。。。~所谓的天外流星(英仙座的流星雨,每年在8月份时就会从大马的天空跨过)。。然,不外就是陨石堕落。

记得在1986年,当初我们仅仅是个乳臭未干的初中生。对什么东西也好奇八卦的。 就说当时的一件轰动“天文界”的美事,就是有一颗被称为“哈雷慧星”的超级大流星飞过地球。“哈雷彗星”也被古代的人们称之为“扫把星”,因为它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每隔76年就会飞越过地球一次。根据一些历史记载,每一次,当“扫把星”出现时就会带来灾难给地球。。。是迷信抑或是碰巧发生,各自诠释。

那年,我们十多位年青小伙子,一字排开挤在座落在全村最高处的我的老家,木板屋二楼上的空敞房子里,一边闲聊天南地北,一边昂望着天上的繁星闪烁,一边用咱们的“肉眼”在等待期待着辽阔的夜空里显现的“哈雷慧星”,这每隔76年才出现那么一次,真的是难能可贵。。。。。。所以,大家的心情兴奋亢奋的很,也因一班人聊个通宵达旦,在人家的家过夜经验并不普遍,因为那时的新村仍处在”戒严“时期,有什么风吹草动也是草木皆兵的。

哈哈!夜黑风高灰灰朦朦的天色,乌云密布的天空,哪有什么“哈雷慧星” 什么“扫把星”的出现。那时的一群小伙子,哪管有没有什么“彗星出现的啦!其实,我们颇享受着那种年少情怀,年少编织着的美梦,那种对少年少女的情感观问题、对未来的人生( 学生生涯)曈景、目标、理想等等。。。那一个晚上,又怎样聊的完的呢!

那一夜用肉眼去观星~“哈雷慧星”,就锁定了我们这一班人的友情萌生,友谊更见牢固的。那个晚上的我们,无所不谈。。。旦诚的很,只差没赤裸相见。我们的年少友谊是用那流星划过,擦过后而更长存不灭。即使,离现在已有30年了,大家大多已成家立室,但咱们的友情还是牢固不变的。。。

朋友,我依稀还能忆唤起你们的名字~ 润隆,润兴,所强,所舟,建威,剑锋(Hot Dog),武华(已故),克能(已故),运友( Felix),伟文,建成,民烈(罗烈)& 我自己

流星雨、 留心语
底里面的话~ 不晓得隔了76年后,大约在2062
年时段,再次出现的哈雷慧星,我们仍活着见证它的重访吗?)


《蝴蝶》

孩提时的我们,哪有什么IPad, Facebook,PSP。。。玩的呢!我的孩子,不厌其烦的一放假时就嚷着爸妈要玩电玩、手机。。。(一般上,普通上课时间,我们较少给他们接触电玩)
回想起咱们的那时候小学假期,节目很丰富兼充实的。没有什么补习班、歌咏班、音乐班。。。。但,假期功课也不会少的,但一般也是会在假期的最后一天,才乖乖自动的呆在家里把一大堆的课业把做完。

乡村孩童的游戏繁多的(应该说比较单存、简单得多)比方说,就用一只鞋子,用力扔出去,向设定的“目标”飞去,若“扫”中目标,就算是你赢了。连续的扔,就扔上一整天。。。,不然,就走去小河流抓小鱼(打架鱼),抓虾啦!再不然,就去抓红蜻蜓、黄蜻蜓等等。。

然后,就绑上细幼的小绳子在蜻蜓的尾端,让蜻蜓随意飞行。。。再不然,连蝴蝶也不放过。。。。拿自制的捕网去追捕蝴蝶,拿去自制标本。。。但就是不曾成功的喔!哈哈!往往被抓回来的蝴蝶就会被活生生“捏死”或“针刺毙”后,用火酒来做“标本”。

哎!可怜的蝴蝶。。。真的有无数的蝴蝶死于非命的。。。。。死于我们新村小孩“猎蝶族”的手上。

然,以前不用心上课,也没上过生物课程,不晓得蝴蝶的生命有几长的寿命。。。。

原来蝴蝶的寿命很短,大约只有21天-28天左右的时间。
所以从卵蛹变化成蝴蝶的过程也只不过那区区几个星期的时间。曾在几年前到访过台湾南部高雄市里的某一个蝴蝶公园,听了那里的植物园管理员的解说,对蝴蝶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原来蝴蝶也会被催眠的喔!哈哈!在管理员的示范下,我和孩子们也学到了要如何扑捕斑斓美丽的蝴蝶,以免它在不恰当的方法下被捕很容易受到伤害的,也知道要如何把蝴蝶掌握在手上去催眠它,蛮好玩的。

哈哈!还是有专人指导的好,不然,会有更多的蝴蝶死于非命哦!
不过,现在的孩子们,哪有几位小孩们愿意去热晒炎阳底下捕抓蝴蝶呢!还有几位像我们那样天真傻傻的去自制“标本”的呢!
继续去做他们的现代“低头族”。



《剑》

在偶然机会下,去文德甲探访亲人时,亲眼目睹过如何打造“剑”(严格来说是“巴冷刀”)。。。。这行业,在近代已算是一种罕见,以经接近夕阳末落的行业了。相信现代的年轻人有很多都没亲眼目睹见过的。

更甚的是,打造剑的人,俗称“师父”竟也是个年龄不到40岁的中年人。其实,要打造一巴“剑”也不算简单,花的时间也不算短才能把一巴“剑“打造出来。

怎样打造出一巴“好剑”,肯定要把基本功夫要做好,炉火要控制,铁料也要顾及,敲打技术,力道注入在铁锤上的考量等等。

所谓“炉火纯青”才能打造出一巴“好剑”来,有一巴好剑,也要有个像样与好看的剑盒/剑套配上,才算是登对绝配嘛!

我们周遭,有很多的人无论在心态上,做人、做事、行为上都像“剑”一样,有锋利无比的,有光芒毕露的,有的耀眼无比高攀不上,有的是深藏不露,有的是生锈不利了,也有的是腐朽破烂不堪。。。。

做人似做剑
该出手时就出手  该收缄(剑)时 就收缄(剑) 
该当机立断就立断
别犹豫不决

剑出必见红
言出必要行

《人生如剑、剑如人生》
















Thursday, 15 August 2013

日落在北根镇Sunset Views at Pulau Permatang Pauh, Pekan

又放上日落黄昏的照片。。。这一次的日落相片,都是摄在同一个地点。。。。。。。
 
     这里所指的Pulau Permatang Pauh,并不是座落在槟城的那一个( 大家所熟悉不过的安华,公正党精神领袖的家乡)

这么巧,我工作的地点(虾场养殖地盘)也被本地人称为Pulau Permatang Pauh,Pekan Pahang Darul Makmur。其实,在大马,有很多地方的命名,都是相同的,但不在同一个州属。

放工后,偶有幸的能看着天上变化多端的天色、日落、黄昏和云霞。。。
其实,每天都在冲,在忙碌,在烦着每天的繁琐事件时,总会错过了一些天然形成的美景图画。。。。有心的话,放下手头的功夫,必会观赏看见这些自然画页

\(^_^)(^_^)/










                                                          紫红云霞乍现倒影河央

在”新沟港“渔村里走透透、觅觅寻~Day Trip Tour & loitering in Pekan Parit Baru




是不是我们的这种手势看来很熟悉吧!的确,一般的“高峰会议”在见到各国的首领摆出酱的“手势”
左边算起~Ah Wah, Ks Tan ,Ah Mingor, Jason Lim & MoKy
 

有男人,亦不会少了他们身后的重要女人
左边算起~Ms Chia,Kiara,Crystal ,Agnes Chiar & Shirley

孩子们,雀跃兴奋得不得了。。。哎!这班孩子们都是属于少见到以及接触到海边渔村的孩子(还说是住在关丹哇!)





单看这辆陈旧的有点古董味的脚踏车,你就知道这渔村成立已经有多久的历史了。。。岁月不饶人,厚厚尘埃彰封着这渔村曾经辉煌热闹过的日子不再显现。。。
一行人似乎想在这差点被遗忘的渔村小巷子里寻找会些什么的。。。左顾右盼,东张西望,是好奇多过寻觅的成分。。
沿着渔村走,仍见到一些“传统马来高脚屋式”的华裔人家所住的简陋木板屋房子。

哈哈!不可在这里大便。。。好绝的一句话!
那人有三急,该往哪“ 搞点” 喔!哈哈哈!

嗌!见怪不怪了。。。。以前的“Tandas”,容易建得多,几块木板锌片盖着,就是一间随时随地都能就地“决绝”的Tandas。。哈哈!如果,你曾经在孩提时有去过渔村过活/或着曾经住过的话,你一定知道我所说的“难忘经验”是怎样的了。。
就是把天然“有机肥料”排了出来后,直接就跌掉进水里面,或浮在水面成为了鱼儿、螃蟹的食物也\(^_^)(^_^)/。。。
渔村里的孩子们兴奋得不得了啦!见到了陌生人来村子里拜访,他们从胃羞的表情到慢慢的绽放无邪、天真的自然笑容。。。
还不断地摆手、摆“甫士”当起我每年的临时模特儿。。。。
的确, 这村子里除了很多年迈的退休老渔夫之余,就是渔村的儿童了
全盛时期有很多户人家,走剩下不到大约60户左右的捕鱼人家
如果你也是来自于新村的话,必然有见过这样的“匾牌”和大大字体挂在大门上方。对!这就是传统,但我个人不晓得为何会有这样的传承。
好像-《宝树》是姓谢,《南阳》是姓叶,《钜鹿》是姓莫,《清河》姓张。。。《江夏》姓黄
在这渔村发现很多乎人姓是《平阳》姓纪
所以,这里也被称为“纪家庄”也

木板屋若不油上漆的话,很快就会腐坏破烂不堪的了
一般渔村所涂上的漆
都是鲜艳无比的颜色
多一点生气吧!朝气也。。
木板屋经不起长年累月的日晒雨淋开始腐蚀了。。。
 

偶尔3、5知己闲走渔村,吃吃聊聊抛开烦恼
寻吃也罢, 让自己暂时把烦恼忧忧的脑袋解放。。。
或许会找到多些灵感
做事更能得心应手的
沉船。。。看了后,一众人摇头叹息道。。。
让人不禁感、慨无尽唏嘘
人生是这样的,有起有落,潮起潮落,要看得开
政治何尝不是那样。。。
也许
是时候争取时就争取
别到无时(拿不到时)才大大哎叹可惜。。什么的
路是人做、走出来的。。。
渔家在海上也一样
做和走出他们的路。。。
行行出状元嘛!

Mr。 & Mrs Jason。。。恩爱夫妻模样
Mo & Agnes时也。。。

搞笑明哥和老板娘
咦!那是什么?????日落要来喔!倒退一步,。。。看美不美????
渔夫撑船回家咯!晚霞乍现。。。日落不见????????遗憾了点。

是夜!用了晚餐后,带着依依不舍心情,别了。。。新沟港的友人亲人们。
叹道。。晚霞,日落不见,有点饮恨,不然怎麽能催我们再回来旧地重游呢!

Wednesday, 14 August 2013

新沟港~自制“马来盏”The Making of Belacan ( Malaichan) in Parit Baru,Sabak Bernam

Parit Baru, Sabak Bernam, Selangor ( 座落在雪兰莪州,沙白安南县的小渔村“新沟港”)

这是一个宁静朴实的小渔村,处在一个偏远不显眼的地方。但是,别小看这个小渔村哦!她可是属于大马盛产数一数二,最多且又有名气的Belacan "@ Malaichan"巴拉煎/马来盏的渔村呢!

想必大家都有尝过他的味道吧!一道地道普通不过的菜肴~“马来风光” ,若不搭上“它”@《马来盏》仅仅独有的味道,就是不好吃,缺乏某些口感,嚼上脆脆的蕹菜青梗也不象样的!个人就是喜欢它的那种带着咸腥虾味,再配上指天辣椒,就是一绝得好料,包你吃了后,还要添饭。

趁开斋节假期,有幸的受生于厮、长大于厮来自这小小渔村的纪姓女士Crystal Kee好朋友一家人邀约前来拜访。而随后得知这里原来是盛产Belacan "@ Malaichan"巴拉煎/马来盏的地方。浏览着渔村之际,观察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这村子里仍住着整60户人家,而大部份人家的姓氏就是姓“纪”,所以这村还有另一个匿名称为《纪家庄》。

据了解,以往这里的人家大多数(华裔)是渔夫,都是靠捕鱼、捕虾过活,也有一些是靠养猪,做点小生意的。。。。唉!抵不住无情岁月洪流来磨,经济、利润、夕阳行业、人物变迁的冲击,就像我国其他新村、渔村,小镇地方一样,都面对着村人往外流,没几家人仍继续着几乎没落的捕鱼行业了。

但,无论如何。。。。对一些乃住在这渔村老一辈的人来说,这里是他们的根,这里是他们的发源地,这里还有很多值得他们眷恋、传承下去的“家传行业”.

例如,有很好吃很‘低吃’的生猛海鲜餐馆 (这里顺介绍一下先,村里唯一的一间著名的《圆园海鲜餐馆~独门拿手海鲜餐好菜肴“塘虱粥”也是一绝的》,你定要一试尝尝它的辛辣味道),也好比自家制做享誉全马的独制秘方~Belacan "@ Malaichan"巴拉煎/马来盏就是其中之一。

碰巧最近对养虾殖业有点研究和抟磨,心想,这里的“马来盏”那么好吃,应该是因为它的天然资源“小虾”在作怪发效导致吧!因为这里是靠近马六甲海峡的河港,不是海港口,在咸水加上淡水的水资源以及这条大河是下流端的天然丰富河床底所产出的天然食物(藻类,小蚌类等)提供给“半咸淡“的虾类吃,肯定怀孕培育出最好、亦最顶级鲜甜汁美味的虾子来制做Malaichan"巴拉煎/马来盏啦!哈哈!

无论如何,我还是据于好奇和想多一层了解对制巴拉煎/马来盏的过程拍摄下及写下仅我个人的观察看法。(如有错误,别怪我误导人啊!也恳请您的纠正)

1)下午大约3、4点时,见到外劳渔夫纷纷驾着舢舨回航驶近小型码头,满载“虾”归





2)渔夫们忙着把小虾们分类,偶会捕抓到鱼类、蚌、蟹不等








3)一家大小,不管老板外劳也好,分工合作,把虾只洗溯(应该是要宰杀去壳)






4)把虾参上盐巴,让它发洨,再拿去曝晒在自家的空旷木架平台上(这里的渔家,可见户户人家门庭前,都搭有这种木条板盏横空夹着,除了“晒虾之余”,也可以纳凉,晾衣架,亦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地方)









5)用搅拌机把曝晒后的虾只均团团搅拌、挤压、绞碎。。。然后,再制成设定的模型版样(有砖型、圆形与块状的。。。)




6)掺杂着粉红色@颜色素进入马来盏,会使“马来盏”看来更显得更呈“棕红色”。(据说,巫裔友族同胞较喜欢这种深色泽的马来盏,所以为了迎合他们的口味和看相,就较多是“深棕红色”)


 
 








7)不同型装的‘马来盏’被工人被拿出平台上去,有顺序地被摊开自然被烘、曝晒在炎热太阳下,若天气好,太阳猛烈,不稍一天就能“出炉”的。










8)然后,就是拿去包装的了。记忆印象中,一般的‘马来盏’包装是使用纸张的,现在的‘马来盏’却也讲究包装,看起来也较卫生,干净的。
















渔村里天真无邪的小孩,看着我们时,有点陌生却也有点受惊似的,但,彼此脸上微笑释放后,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善,隔膜感就消失了。



也许,他们就是那未来渔村的栋梁,就是那令我们“爱不释手”的“马来盏”传承接班人。。。哪天,会把《新沟港》的“马来盏”发扬光大,外销到海外去
势必让你想到“马来盏”,就想到“新沟港”。



哪天。。我们还会再回来。。。。
为了再看那美丽渔村的日落晚霞
再品尝那令人返寻味辛辣“塘虱粥”。。。


















 



记2025 ~清明回乡扫墓

  记~ 清明 《 2025 》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对!就是《清明节三月初七》小时候常念的一首诗歌, 也是每年必须履行的家庭活动之一。 孩提时,对于“扫墓”或 一般人用的词“拜山” 这个字眼非常的敏感,而避之。,有种莫名及无形的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