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有尝过他的味道吧!一道地道普通不过的菜肴~“马来风光” ,若不搭上“它”@《马来盏》仅仅独有的味道,就是不好吃,缺乏某些口感,嚼上脆脆的蕹菜青梗也不象样的!个人就是喜欢它的那种带着咸腥虾味,再配上指天辣椒,就是一绝得好料,包你吃了后,还要添饭。
趁开斋节假期,有幸的受生于厮、长大于厮来自这小小渔村的纪姓女士Crystal Kee好朋友一家人邀约前来拜访。而随后得知这里原来是盛产Belacan "@ Malaichan"巴拉煎/马来盏的地方。浏览着渔村之际,观察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这村子里仍住着整60户人家,而大部份人家的姓氏就是姓“纪”,所以这村还有另一个匿名称为《纪家庄》。
据了解,以往这里的人家大多数(华裔)是渔夫,都是靠捕鱼、捕虾过活,也有一些是靠养猪,做点小生意的。。。。唉!抵不住无情岁月洪流来磨,经济、利润、夕阳行业、人物变迁的冲击,就像我国其他新村、渔村,小镇地方一样,都面对着村人往外流,没几家人仍继续着几乎没落的捕鱼行业了。
但,无论如何。。。。对一些乃住在这渔村老一辈的人来说,这里是他们的根,这里是他们的发源地,这里还有很多值得他们眷恋、传承下去的“家传行业”.
碰巧最近对养虾殖业有点研究和抟磨,心想,这里的“马来盏”那么好吃,应该是因为它的天然资源“小虾”在作怪发效导致吧!因为这里是靠近马六甲海峡的河港,不是海港口,在咸水加上淡水的水资源以及这条大河是下流端的天然丰富河床底所产出的天然食物(藻类,小蚌类等)提供给“半咸淡“的虾类吃,肯定怀孕培育出最好、亦最顶级鲜甜汁美味的虾子来制做Malaichan"巴拉煎/马来盏啦!哈哈!
1)下午大约3、4点时,见到外劳渔夫纷纷驾着舢舨回航驶近小型码头,满载“虾”归
3)一家大小,不管老板外劳也好,分工合作,把虾只洗溯(应该是要宰杀去壳)
6)掺杂着粉红色@颜色素进入马来盏,会使“马来盏”看来更显得更呈“棕红色”。(据说,巫裔友族同胞较喜欢这种深色泽的马来盏,所以为了迎合他们的口味和看相,就较多是“深棕红色”)
8)然后,就是拿去包装的了。记忆印象中,一般的‘马来盏’包装是使用纸张的,现在的‘马来盏’却也讲究包装,看起来也较卫生,干净的。
渔村里天真无邪的小孩,看着我们时,有点陌生却也有点受惊似的,但,彼此脸上微笑释放后,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善,隔膜感就消失了。
也许,他们就是那未来渔村的栋梁,就是那令我们“爱不释手”的“马来盏”传承接班人。。。哪天,会把《新沟港》的“马来盏”发扬光大,外销到海外去
势必让你想到“马来盏”,就想到“新沟港”。
哪天。。我们还会再回来。。。。
为了再看那美丽渔村的日落晚霞
再品尝那令人返寻味辛辣“塘虱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