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8 September 2017

泰国旅行必到访及打卡的 ~ 泰国"Big C "

 


游泰国,必到打卡的地方~ Big C.
曾到过泰国旅行的明友们,想必已到过这个购物胜地吧!
不管你要还是不要,若导游把你放在这Big C站,肯定是不会空手回的,包准你一定会左拎1个,右手挽1个青色Big C招聘plastic beg....
有许多来自不同东协国家的游客都喜欢幌这里。
是价格太便宜了吗?抑或是在他们自个儿的国家,没有售卖,所以到来泰国就大买特买的。
买了一大堆,也没关系,别担心拿不回家,Big C老早已替大家想到周到的了,老早准备了空箱子给你包装,打包又或者裹到涨视鼓鼓的.
有机会来这打卡",体验下人挤人的感受,疯狂的购买的实战经历,也老实说,是1个蛮好的体验喔!
有机会去体会下....
Sawadee krab!

Tuesday, 8 August 2017

园艺DIY~ 初试蹄声~闯自家园艺

《 龙缸 》
以砖墙为背景 伴着几颗小茅草
摆上一个颇有年龄的老家龙缸
几尾红彤彤带黑尾巴的“月亮鱼”
几盏浮萍
铺盖上厚板块成人行走道
2“~3”寸直径大的黑白卵石隔中间








《石皮、蓝色枋走道的石林园》
在庭院角落头处
以石粒、石块、石皮
铺盖上石粒而成的小石丘,被竖立着的小石块围堵着
海边捡回渔夫遗弃的渔船木枋,油上浅浅的‘天蓝色’彩而成的走道
栽种上几颗虎剑兰、芦荟、黄金瞳、芋禾 与 从树林里的树上砍下扛回来的‘山苏’(Bird Nest Fern )就形成一个以迷你及矮小的植物小石林花园为主题








《棕榈树 Vs BUCIDA 补希大》

院子里左右两旁的小巷子里 不空置
栽种上两颗遥望相对的 “棕榈树 Vs BUCIDA”
不时地随风摇曳 煞是好看
铺盖上 长方形的 “ 洗石块”  形成走道直通后院








《 朱红木枋晾晒平台 》
善用把遗弃的建筑器材残剩的木枋条
锯组成一个小平台再涂油上朱红色的漆
找来一颗唤称为“巴西铁树”安栽插在中央 有点相眏成趣
再放上一张小圆桌子 几张小椅子 递上一壶浓浓郁郁的咖啡
又是一个美好的一天开始

















Thursday, 29 June 2017

写在2017年6月30日-对自己上半年的检讨

瞬间,2017年大半年就过去了。。。

翻阅一下,这半年里设定的目标,有哪几项以达标?还有那些不达标?
的确是有许多项还未达标的。
没关系,还有另下大半年给自己积极的去办成,去实践。

对目前在公司担任的职位,折腾了大约5年,总算是把大部分的职务完成。想,现在已要迈进另一个阶段( 工程/项目的后半段)。要把一桩工程/项目的Final Account全盘账目搞妥当,说难不难,就是需要点时间。可惜的是,事与愿违,想要快,进展度却又是不能掌握。唯有见步行步的去处理。

下半年,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就是把工程/项目的Final Account全盘账目搞妥当,然后,功成身退。

也许,功成身退后或会转换跑道。参与另一种项目- 矿业
还不明朗。。一却乃在商讨中。
希望能实践


下半年,设下的另一个目标
把自己的小公司,翻开另一个序,展开另一个项目 - 投资合资。
走上当房产业“发展商”的例车轨道。
这阶段的确有许多有关成为发展商的常识还不会、不懂、不精。。。。
可以学,相信需要一点时间,假以时日,必有所成。

给自己 加油!打气!

偶尔累了,歇一歇,调整脚步,喘换一口气,再重新出发。。。。
即使硝壁难攀,还得试试,一次不能成功,再尝试。。别言弃
坚持到底,毅力,意志力,技巧,勇气,智慧。。。要具备。




继续奔进!







Tuesday, 30 May 2017

莫隆与何二娇的故事~Batu Talam (峇都打南13啤)的《莫家村》


人家大马创作才子~阿牛陈庆祥曾经作过一首歌《阿牛与阿花》的爱情故事, 红透台湾乐坛的夹Band《五月天》,在刚出道不久时,也有一首很红的歌名叫《志明与春娇 》。。。
我也有一首,但是不能用唱的方式表达,就用描写的方式去表达。这,可以说是真人真事版,发生在我祖父与祖母身上《莫隆与何二娇》的爱情故事。 也没什么浪漫,,没什么激情,就是那般的朴实,那般的纯纯。。。。

为什么会写祖父与祖母的爱情故事呢!
mmmmmhh! 那是源起于在网上观看了

一部由网友上载的“纪录片” The Documentary Film is called : < Orang Asli In Malaya's Jungle 1947>而激发我写下。。。

个人觉得,这是很难得的一辑录影纪录片(至少现在已是罕见到由国家电影局或文化局去拍摄这样的纪录短片,讲述着原住民的真实生活,然而,还是被有心的网友不知道从哪来得到这部很有历史价值的“短片”)
,由其是对于半岛住着的少数原住民 (aboriginal /indigenous)。


这影片里所拍摄的是半岛内陸区里其中一个部落 Suku Kaum Senoi/ Semai族。过的生活就像影片里所拍摄一样,翻山越岭迁移他处去寻找新的地点建家园(因之前搭建的亚答屋家园暂时会被遗弃荒置,待过了一段日子,又返回去住,有点象深林里的“游牧”民族)他们男的会群体去网捞鱼,捕猎,女的就会负责摘野菜,野香蕉花蕾,竹笋,pakupakis 都是一些垂手可得在野林里即摘即有的可口好菜。 

若有什么庆节或有人去世后,将会连续几个夜晚进行他们的一些传统拜拜、祈祷仪式。一些长老 & 乐师们用竹竿敲打及发出有节凑的音乐,随之会自然然、不自禁的手足舞蹈起来,像是在跳舞又像是在和灵魂、邪灵在沟通,那种感觉和气氛诡异非常的。



当然,现在的semai族也受到文明的洗礼,接触了社会大众,政府也特别照顾与保护他们的一些福利等。渐渐的他们的生活也获得了改善,基本上与你和我一样了,会使用手机电话,会上网,亚答屋里装置太阳能,安装Astro.....
但是,有一点卻怎也改不过来的,就是他们的态度偶尔也太随性了(不好听就是懒惰咯!)譬如说,爽爽,他可以不来工作,休息了一阵,他又出现...唉!(如果你有聘请过他们帮你做过工,你就会有同感),总之,会让你哭笑不得,气煞的。
其实,他们也有一些优点的,凡事不强求,有得吃,有得住,就足够了。

注: 哈哈!以上的有些事,确实是在我童年的时候有去参与过,譬如去林里捕鱼、射鸟、狩猎及摘采野菜等。。。。至于我说的若有亲人去世后的一些祭拜仪式,的确是我亲身体验,凭13岁时的点滴印象拼凑出来的回忆。我体内也是流着semai族的1/4血液的.....我婆婆是原住民。



到目前,咱们的亲戚们( 我的叔叔、婶婶 与 一些堂哥、堂弟们、侄儿、侄女、外甥们等等 )还住在这个13啤,Batu Talam (峇都打南13啤)的《莫家村》后来,我们在众堂兄弟的同意下,一致取名为“ Kampong Orang Asli (Mok )”。

这里是我公公莫隆先生在英国人殖民时期,也是在马来亚独立之前立家之地。也是莫隆家族在马来西亚的发源地。若他在生的话,能见到儿孙满堂,已是繁衍到第六代了。家族人口加起来少说都将近有400人。对以最上一次( 2007年吧!),最多人集合在一起拍照的人,将近100多位。也算是最齐人集合的一次《新春大合照》。难能可贵的是,许多长辈依然健在,开开心心欢悦地参与这个别开生面的“聚会”。
。唉!如今,事过境迁,人事已非,老的已变得更老,往生的已去了另一个极乐世界。

根据父亲生前曾经口述过,公公婆婆的邂逅到结婚,成家立业,繁衍后代等的故事,我凭点点滴滴的记忆拼凑起来,组织成文字,再编成 莫隆与何二娇(Piaah Bakai)的故事。

他俩,也没有任何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异族情缘,在那时候似乎像是很平常不过的事。据说,公公很相信命中注定这回事,曾在中国广西被算命佬批命(算 3 世书),说将会与南蛮的土族女子结缔,成亲等。 后来,因在彭亨劳勿-“鬼仔园”奥州金矿公司做“苦力” 做劳工,储蓄了点钱后,就迁移到另一个较偏僻的内陆地区《峇都玛琳15啤》从事一点小生意,卖买杂货,就在以前以河流为主的河边岸上开了间小小杂货店来经营。

后来,因为公公的本性为人善良,性格温驯不惹事,随意而安的坦然的生活,这样的一位来自“唐山”中国广西北流,三贯村,大坡外,小一哩,的平安村年轻人,讨得了村里马来人与土著们的欢心。经过一位住在村里面的德高望重土著马来人长老《俗称为村长的“Tok Pengulu” 》的极力介绍下,他认识了一位土著女子后,随着就相亲结婚。一切的婚礼都是以中、土两式进行。 哈哈!想不到我的公公与婆婆早在以前就开了先例来一个异族通婚。 然后,就有了我们这个各种族婚姻CrossOver的《莫家》。 

其实,以前的这种异族通婚/婚姻,会带来许多的考验,无论是面对家庭、社会、同宗同亲血缘的眼光审视下,真的不容易。不过,我相信公公与婆婆都成功通过了考验,一起携手走了好多个十年,开花结果,开枝散叶,才有今天的庞大成员的莫氏子弟家族。

在这么一个异族大会扎的大家庭,会是怎样相处,要怎样去包容纳每个人不同的传统文化、饮食、习惯呢?各种籍贯、种族相处要学会的肯定是包容德行为排第一。不然,真的不是那么容易住在一个屋檐下。

也许,在这样特殊的大环境下,而造成了我们这下一代的各种天赋、适应能力、习惯与仿效习惯等。 举例子说,像是在以下的各种例子,就是最佳及最体贴的证明:-

婚姻 ~ 也许,这种异族通婚已有了先例,造就了后来他们的的子子孙孙们也一样,来更多的异族恋爱史,异族通婚频频皆是的。华人、印度人、马来人、伊班人、泰国人、越南、印尼人、中国人等等。

饮食习惯 ~ 大伙们就是要吃辛辣的食物,各种乡下的野菜润叶苗、野菇、野薯叶苗等随手采来当烧菜、不然就是煮加里就是一餐,从小就会辨别什么野菜名堂了。大人们捕猎或捕获的山珍野味也吃了不少,什么狸猫(果子狸),野猪,猴子,花鹿,鼠鹿,狗熊,野牛,箭猪,穿山甲,水鱼(鄨 ),乌龟(草龟),松鼠,飞鼠 (大蝙蝠 )等等。

语言~ 都会说上或掌握好几种的语言,什么本土话,马来语,华语,各种籍贯的方言。。。。

面貌~ 父亲那一辈,不必说了,都是混血儿,母系较强,所以一眼就能看出是象婆婆/原住民样子。然而,到了我们这一代,仍还有婆婆的基因,肤色也黯黑,一般的眼眉毛,都长得浓厚的。一眼望上去我们的脸庞,就是和一般的华裔子弟有别。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啦!或者我们已经是习惯了像以上的“生活”。。。

人与人、或者是亲戚之间,若平时少联络,互相少来拜访、来往的话。。。亲情肯定会淡如水。如果,老一辈的人已不健在的话,这种感觉和情况更显著的。唉!一个凝聚的根不在了,其余的根亦会慢慢散去。老实说,这真的很很可惜。

所以我心里面有一个愿望,再盼来一个空前绝后,莫隆氏的后裔们,再聚集在一起,来一张大合照,展现出这个那么一个特殊的家庭的魅力,把公公婆婆们的难得的异族婚姻而诞下的后裔们继续、延续他们俩的美丽故事





Monday, 29 May 2017

宠物情缘-Kungfu & Panda ( 功夫 与 班达 )

525 家里增添了“2位”成员
家里的两个孩子渴望要养“毛孩”已久
碰巧虾场里的柴狗//流浪狗生了4只“小毛孩”,就拣了2只“雄性“/男的毛孩带回家里去,而另外两只雌性的就交由同事亨利,遣送给一个关丹一个非政府组织非营利团体的(KARE )~收留流浪动物福利中心。

因为狗只在虾场繁殖的太快,频密得很,会影响一些生态循环( Bio Security System Control),而对一些来历不明的狗只,管理层下了命令,要把徘徊在虾场里的狗只格杀不论( 向有关当局提出申请或是”禽兽局“派人来射杀)。

颇得人心的两只小毛孩,在仍没携带回家之前,孩子们已决定取什么名字给它们了。
因为毛孩的毛发颜色( 黑白 )长得象中国国宝-熊猫,那就取名为”Panda“, 然而,另一只因毛发全黑,样子凶凶地 ,就顺其绕口喊道叫“Kongfu”。。。随之就决定取名为“Kongfu” & ”Panda“了。

起初,的确是有点生疏与困扰到底要怎样饲养这些和人类最靠近,对人类忠心耿耿的毛孩子。必须去参考了一些书籍,一些毛孩的习性,才能够把它们养好。因为仍没断奶,所以必须用奶瓶细心慢慢的去灌喂它们喝奶。而且得教导他们饮吸特泡的羊奶水,然后,喝饱了后,要等它们去排尿、排便。

当然,喂奶是急不来的。。。毛孩子也有脾气,也会>﹏<别扭,发脾气,想念它们的毛妈妈。那,就得给多一点的耐心与耐性,去陪它们玩,逗乐或抚摸它们的额头毛发,颈项毛发,以示是宠爱它们的,对它们发出友善的讯号与动作。其实狗也和人一样,会观颜察色的,能去感受到主人对它们的态度,爱护的动作,在两者互动的情况下,渐渐的培养起两者之间(人和狗)感情。

我相信家里的两个孩子,会用心去饲养它们。慢慢的培养彼此之间的感情。。。。

既要养它们,就得用心去爱护它们,教导它们。。

毛孩是有灵性的,假以时日,希望能教导到它们象Fb荧屏里的毛孩一样聪明伶俐
偶尔弄到你好气又好笑啊!


















Thursday, 18 May 2017

台湾旅游-短暂的充电之旅 2017



      台湾旅游~短暂的充电之旅 <5日 ~ 10日 5 月 2017年>

      筹备了大半年的旅程成功展开&顺利回来了。
      一伙10多人(家人与亲戚们,外甥,外甥、女们都在台湾深造,已经是台湾通,一切的行程、景点、吃喝玩乐都由他/她们一手包办)赴一趟 迅速且短暂充电之旅。。。。

      游览景点多是一般的“热景点”,101,西 门町夜市,逢甲啦!仕林夜市,流浪到淡水,浪漫渔人码头,野柳地质公园人挤人,九份雨淋蒸雾水,十分放天灯祈福,游览九族文化村,苗栗胜兴火车站,日月潭,清境高原&高美湿地等。

      自组团,包两辆包厢车,自编流动行程且方便不必你等我等你,人满就开车,去到目的地。司机兼地陪 阿吉哥与小轩(父子档),友善兼挺配合我们这班游客的,不时地帮我们讲/见解,介绍地道的人文、风俗、历史等,让我们获益不浅。 他也充当咱们的“摄影师”,捕抓了不少“不经edit的真实经典写照”。

      包车游览的经验非常不同,可以随心所欲编行程亦能够开车直驱进入台湾,较小的乡镇里去体会他们的[慢活世界],放緩脚步感受一下当地人[宝岛人]的生活态度与气息。

      在此分享下这次旅行的点滴回忆。爽朗欢笑声响彻了清境农场高原,汗水流在九组文化村也不少呢!Relax & Enjoy,开心欢愉的一个旅程,也是促进亲子关系的好时机。

      《野柳地质公园》


       (Yehliu Geopark) aka @野柳地质公园-即使人多,也得用心及找机会去拍这大自然的现象。这些"石头",
      都是由风蝕,海蝕等长年累月有功而造成。咋看,的确是象什么人像(当然,要靠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 )。有的像孩子的头要从母亲的子宫阴道“破羊水”而出。有象“地球”,有的像“人头”。。。就是没有拍到地标“女皇头”,因为游客太多,排队轮流拍照,得要排上一个小时。
      Awesome!
      Love these Natural Artworks & Architectural creatures.......sea notched, sea cliffs & wave cut platform for sighting..Just need some imaginations!!!!






        《 九 份 》

        重访旧地方隔离上一次,已是6年前的劳
        事。
        九份,这曾经繁华有"小上海"之称的景点,还是用这方式"下雨"来欢迎咱们。
        湿漉漉地,但,人潮旅客依旧那么多。

      上九份路途中山腰的“黄金瀑布”,不期遇见两位来自荷兰的游客与他们的地陪。 “来一张Cheers”!他们说曾到过马来西亚,沙巴州的海岛Sipadan潜水。蛮喜欢那边的海岸线,阳光沙滩。我也邀约他们赴彭亨州关丹一游。。

      Meet a friend from Netherland/Holland - Ms. Sara & Husband Edward lead by a Local Taiwanese tour guide Mr. Huang.They had been to Malaysia, Sabah. They really love the Sandy Beach & Sun....Flora & Fauna Forest.
       I have personally invited them to pay a visit to our most beautiful beach at Teluk Chempedak & others tourism spots...

      # We give u 5 ( mine is 2 & Sara's one is 3, hence total is 5 "FIVE" indeed )



      《 淡 水》+《渔人码头》


















       五月花,油桐花盛开。。。花瓣落地处处,煞是好看的。。。徐徐风吹花香随风飘送扑鼻。。。靓!mmmh。。。。所谓“客家文化村”景点,倒是有点勉强充其名,也不见多游人到此。 还是偶见到一些年迈的拈花惹草客,在品花论叶的。







      阿宗面线
      一定要吃的美食 ~阿宗面线,当然还有臭豆腐。。




      谁才是亮点?








        清境 -牧羊人山庄(民宿)
        起码值得住上至少2个晚上
        笑声爽朗,好客友善热情&随和的老板娘佩娟阿姨,和我们打成一片。
        有幸的住在头房,面向东边太阳升起的方向,黎明5点钟睡忪忪爬下床,打开窗户,就能见到旭日徐徐升起。不必4点摸黑爬上合欢山。
        这里空气清新,多负理子,多啜多几口,让人精神抖擞,继续旅程。
      拍摄于牧羊山莊的曰出.....
      海拨2100m高,比刚旭升的太阳还高一点。


















        《九族文化村》+ 《日月潭 》
        走进九族文化村,仿佛回到了亲戚的故乡。好山好水的山林,大地为家,雨雾沐浴、露叶、森林气息。。。接触大自然,享受及吸取负离子。


        有点Hand- in- hand手牵手















      吃一顿客家擂茶,在月台茶棧(中国妈妈的店),"因为店主的妈妈曾经参加过最美丽妈妈而得名"。这店里的“环境”真的很不错哦!有很复古的Feel, 食物也美味,尤其是自家腌制的”腐乳“超棒地!一口气帮老板娘买了10罐,带回大马。
      一般的外国游客(我们是来自马来西亚)(大型旅游公司因商业利润,不会特地组团来这游览)
      无论如何,咱们一行15人,在车夫兼“导游”阿杰哥&小轩(父子拍档)的识途老马介绍下,来到这里。...
      老板娘&老板都很友善
      也许,因为有”客家人“的情怀关系,似乎像是和老朋友见面聊天。。。
      有机会,还会到访与品尝老板的”独门客家厨艺“地。




       







         






      《高美湿地》~看风车、吹海风、观看日落

       黄昏黎明
      每天都有的自然定律
      造就了许多人都不经然的在太阳旭升除降时刻作出了一些人生目标
      有者对情侣发了山盟海誓,有者把自己当成"铁人"拯救世界......
      不管怎样...

      此刻,许多路人,挤在堤上,各自用自己的审美眼光去观看日出黎明
      对它 对生活 对自己的.....
      都有自己的一套诠释
      10/5/2017
      写在台湾-桃园机场 





记2025 ~清明回乡扫墓

  记~ 清明 《 2025 》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对!就是《清明节三月初七》小时候常念的一首诗歌, 也是每年必须履行的家庭活动之一。 孩提时,对于“扫墓”或 一般人用的词“拜山” 这个字眼非常的敏感,而避之。,有种莫名及无形的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