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4 December 2012

是等不及被‘黑’人来爱吗 ?

未来的世界肯定是属于“非洲黑人”/或是带有“非洲人血统”后裔的人的天下了。。。
不信吗?你看看以下的哪一个领域不是被黑人垄断的
先说在运动和音乐方面

- 1)篮球~ 几乎全球所有顶尖伟大的篮球巨星都是非洲裔或有非洲黑人血统 Michael Jordan,Magic Johnson,Kobe Bryant, O'neil....

-  2)足球 ~ 黑人球星已经开始在欧洲杯和英联球赛陆陆续续的冒起和在顶尖球会里占了重要的一席,随手拈来就由英联的Henry,锋头甚健的意大利籍的“巴神”等

- 3)田径~ 100M 牙买加的~男女飞人 也是非洲裔的选手是也!

- 4)马拉松~ 各项世界级或顶尖的赛事~非洲肯雅籍的选手们肯定包办一、二、三名

-5)不管饶舌、蓝调、爵士,街舞~那一项不是他们的强项呢?他们天生就是充满音乐细胞的音乐家、乐手、歌手、舞蹈员。。。这是不争的事实。

就连在政治领域也难免。。。
在最民主的国家~美国,经过百多年后,虏棣也有出头天了,终于在几年前,打破白人的格局,选出了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黑人总统诞生了,他也在不久前再次的蝉联。

当然,黑人还有的本领除了以上之外,还有的就是语言天分,不信吗?你若右收看中国和台湾的综艺电视节目,很多黑人能说流利的京片子、普通话、台语和闽南语呢!厉害厉害!

那么不管英语,华语。。。的各类“甜言蜜语”更加说和写得比原创人更好,更动听,更感人的。

他们的骗人伎俩(也是他们的另一种本领)也非常高招的。。洗黑钱啦!说服毒驴(无知少女们充当走私贩毒)哎!就是在骗人设局方面也很厉害啦!总之,你若贪心的话,你就中招啦!

根据马来西亚《星报》The Star 的报道,从今年1月份开始到9月份里头,总共有375名女性和238名男性被大部分是由非洲裔黑人所控制的骗局而受骗。短短几个月里面,被骗去了大约有整整2亿5千万马币(RM 25,000,000.00)。。平均每天会有三位被骗的人。 天啊!受骗者当中有很多学历高的白领一族,经济独立的人。

唉!是不是马来西亚的人们缺乏“被别人来爱呢?”,还是我们大马的人感情太多,太容易泛滥?还是我们的朋友们太过于空虚,寂寞难耐?唉!

迟早,能言善道的“黑人”甚至是外劳们不需要通过什么民选、大选来‘变天’,什么投票方式来赢取这一片天空。。唉!他们只要用上“花言巧语”,“甜言蜜语”,写诗歌,情书啦!给我们大马那些大部分过于空虚,寂寞难耐的痴情男女就够了。。哈哈!


Friday, 30 November 2012

彳彳行行来到~鱼米之乡~适耕庄

很久不曾驾车奔驰在西海岸的沿海联邦公路了。。。依稀在记忆中对西海岸比较有印象的乡城小镇记有~瓜拉雪兰莪,适耕庄,大港,半港,安顺,实兆远。。。
终于有机会再次重游旧地。。。吸吸那里的田野气息。
事缘学校假期,和其他两个家庭的亲戚朋友们及几个孩子们,他们一伙十多人浩浩荡荡的从关丹出发驾驶了3百多公里路程直达雪兰莪州属享有“鱼米之乡”美誉名称的~适耕庄。

我要独自驾车去这个阔别已久的“景点”,离开巴生西港港口大约有整70多公里路,去会一会比我早到的孩子家人和朋友们。从巴生朝着西北的方向直走,抄小径再途经几个巴生小镇,Kapar(感觉街上有点凌乱,有点像小印度的小镇),一直都见到有很多车辆走在辽阔的联邦公路,也颇繁忙的。。。唔!对!放工时间,每个人都归心似箭嘛!

走走停停,已抵达到瓜拉雪兰莪了(Kuala Selangor)。据说这里曾经有过很多辉煌的历史和故事。雪州的历代皇朝史迹也有迹可寻的。远远就能见到有座白灯塔竖立在Bukit Melawati 山上,山上还能见到有几座差点被人遗忘的皇陵和残旧大炮。。。他们不寂寞,因为有猴子跑满山,这里的猢狲不怕人,人人见到它们后,可要敬而远之,不然,你可要遭殃的了,追人、戏弄和强抢你手里拿着的食物!喊怕怕叻!

突见到好多位手持长枪的“杀手”大汗,豪无忌惮的当众持长枪朝天瞄射。。。哦!他们是“有牌杀手”来的,他们是市议会委任的“清雅夫”,就是要把树上栖息的乌鸦射杀。。。原来,乌鸦多也会造成祸害的。。。唉!不懂是不是太杂吵呢?

在瓜雪还有一样蛮出名的景点~就是去看荧火虫了。。就在一个叫“关丹柑榜”(Kelip-kelip ~ Kg.Kuantan )可惜没缘驻停留下观赏,时间不容许嘛!。。。唉!错过了,就下次吧!据朋友说,的却是很美喔!据说,在这里也还可以观赏到飞禽大鸟~老鹰在巡飞觅食猎物呢!

再顺着路牌走,还有26公里路才抵达到~适耕庄。。路过~ Tg. Karang,等许多马来村庄。。夜幕低垂,一路上可见椰林处处,椰叶迎风摇摆,绿油油的稻米田,看了人也爽朗起来。突然被一些人,大煞风景,大路上,乡村人们三三五五的优闲骑着摩哆,兜风也很正常。。。
但,有人在玩亡命表演咧!。。也不管有没车辆从后面跟上来。。。也唯有自己多加小心了,免得碰撞伤人家。也许,玩亡命表演的彪车一族(Mat Rempit),把彪车风气在马来柑榜发挥到淋漓尽致的了~不失也是一个景点嘛!建议阿燕燕姐去把它推广咯!

黄昏~7.20PM,好野!我终于抵达到了向往已久的适耕庄了。。。橙黄色的日落,我没把相机携带在身旁,哎呀!又错过了西海岸的黄昏美景镜头。我不气馁,因为我相信还有机会要重游这迷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福地。

也不懂是哪位高人取名这块地为~《适、耕、庄》(名副其实,这里就是最适合耕农作务的地方,土壤肥沃,天然自成市和耕种的村庄)这里又有区分为~A,B & C村庄的喔!哈哈!
适耕庄~让你连想到的就是“鱼=海鲜”-“米= 珍珠米”之乡。。真的贴却得很。很多人来这里就是要吃海鲜,不然就买新鲜的稻米的了。(来这里必要做的指定动作呱!哈哈!)

唔!是夜。。填饱了那一顿丰富的海鲜晚餐饭后,手指不停的耸动,直呼!过瘾到!真的很不错,每道味都有它的好吃之处。海鲜的新鲜度是肯定超标的!价钱也相宜,合理的!餐馆老板是个潮州人,他~没有唱潮州音乐啦!(什么~自己顾自己的。。)哈哈!他也蛮好客的,还不时拿出他的个人制作的甜品(芋头泥羹和芒果酸)不吝的与我们一伙分享呢!

是夜,漫长的夜晚,携幼扶老的我们这班“安哥和安娣”还能去哪里?就去到道地友人的朋友‘地主公’开的店里Cafe“卯/坐”和各自抖吹水吹牛咯!哈哈!这‘地主公’Eddie 和夫人也是个大忙人,也是当地乡有名气的商业界翘楚。生意涵盖多样化的,人面广,交游阔的。极力推荐我们踏脚车游着鱼米之村。。可惜的事,我们有心却是无力,委婉拒绝了他的好意。。。。下次吧!好吗?

明天一早,就照着道地的‘地主公’编好会带我们去芒果园采芒果的行程,孩子们听了后兴高采烈的。还带着惺忪忪脸情的一伙人,迫不急待的要采了。折腾了一会功夫,就来到了芒果园,仅见到芒果树而已,芒果可就老早没了(被园主摘完了嘛!,孩子们一直在嘀咕咆哮。。什么‘安哥’骗人的啦!要我们一早爬起来,采芒果就没啦!吃白果就有!哈哈!),跟着,我们就毫无目的地的乱撞乱闯在这村庄的绿油油海一片的田野禾稻场。。。也顺便到这里的庙宇拜拜求个安心。。。然后,我们就从~A,B & C。。。 C,B - A村。。。来回奔走俳徊咯!哈哈!
原来,这里的人享用的早餐大多都是“吃饭”和“潮州粥”,也许是因为先贤们传下来的习惯罢!古时的人,要下田耕农劳做,要用很多力气,一早就要吃得很饱嘛!继承到现在,庄里的人也一样又酱的习惯了。当然,也有例外的,年轻的一辈,可在改变了咯!

来到村口里的另一边(海口吧!),有人强力推荐我们到热浪海边走一趟。。。见到有一间鲜艳“红色建筑物”稳固的栖建在树上呢!周围都有许多小摊位在摆卖土产纪念品等。应该是个新开辟的新景点罢!对的!有人说,因为早些日子由新加坡来的人来到这里拍戏,所以,无形中就把这里“弄红”了,就好像我们关丹的米昔拉海边拍“大日子Woohoo!”那样,就好像“林明”牌那套“柑榜情”那样。。吸引了好奇和卷恋着戏里景色的游客们。
这一趟,来得有点匆忙,不能随心所欲的拍摄更多拍照景点。诚属可惜兮!来不及和没看到的景点也很多,例如,割禾草穗,收割稻米,翻泥,插秧苗。吃的也有很多每口福吃到。。。等等!

 
 




无论如何,我们还会再回来的。。吃、喝、玩、乐、吗!生活就是酱的嘛!












Wednesday, 14 November 2012

《广西精神,八桂清香》

我是~“广西人。。。但,我只会说上那一点点的“半咸不淡”广西话而已。的确是惭愧难堪的很!

为了要当个称职的司仪~去主持“庆祝关丹广西会馆的58周年晚宴”,硬硬是要学上一两句“广西话“来充场充场,也顺便在网上搜寻及找些有关广西人的一些资料。恍然才晓得“八桂的意思”就是指“广西”啦!,不然,每次听起什么“八桂精神”都不懂其含义所指。
网上酱说~因为“广西”自古盛产“肉桂”,历代文人常以八桂咏喻为广西。
“八桂”的原意是指“八棵桂树,八树成林,一言其大,一言其茂盛”

也在最近看了几集有关于“籍贯”的本地制作的纪录片,也颇真值得让人去深思。观看了过后,相当的认同制作人,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在马来西亚各种籍贯的来龙去脉,过去的历史和未来的发展与其所面对危机等。也身有同感,再过多一个十年还是二十年后,咱们的“籍贯方言”肯定会渐渐消失于马来西亚的了。

不信吗?你看我们身边的年轻朋友们,有了孩子后,都是用“华语或是英语”和孩子们沟通。除此之外,很多身为公公婆婆的长辈们,为了和孙子们又更好的沟通,都把本身的方言弃置不用,很自然的转而用华语和孙子们会话沟通。酱的情形话,你说,孩子们还会说上本身的方言吗?都几难咯!除非,你本身的方言就是说“广东话”,哪,就该暂时没那么快就消失的。。。只要,还有香港电影和香港连续集的存在和它的大行其道。

南来马来亚的先贤前辈,一般都是来自中国满清末和民初的南部华人。由福建人,客家人,潮州人,福州人,广东人,广西人等籍贯的人,那时都是被“卖猪仔”般卖过来,被逼离乡背井,背载着债务的也有,被哄骗过来的也不少。。。唉!人离乡就贱了,无奈何,就是为了要“博一博”,“闯一闯”总好过呆等饿死在自己的乡里。

就酱的,一波又一波的,一批又一批的华人南来东南亚各国,然后就落地生根,繁衍了几代。。。唔!不管是什么籍贯都好,然,他们都是拥有一个很强很强的共同点,就是把籍贯的“根源”的价值看得很着重很重,乡谊情怀也很重。也许,当时中国到处都是处在兵慌马乱的年代,“自己人就是自己人”,“自己人就得帮自己人”的情意结作祟,所以,不难了解到为什么这种“籍贯根源”对我们祖先乡贤很重要。

我的公公,在我们还是小孩时,老是爱告诉我们,提醒我们,他,是来自中国广西,北流,大坡外,小一里的三贯村村庄。他特别强调的说,我们是“广西人”。甚至,后来,连我的父亲也一样,不时地提醒我们是“广西人”,更什的是他还命令警告我们,不能在他的脸前说起其他的方言(客家话)搞到我们兄弟姐妹们,在老爸脸前,相对却是“相对无言”“哑口无言”。。。因为我们不会说“广西话”来对谈绘话。。。哈哈!。

坦白说,我们家里的九个兄弟姐妹从小都是用“客家话”来沟通交谈的,因为母亲是客家人的关系,而从小父亲就在外头工作鲜少在家,所以,很自然的母兼父职,那么,也很自然的家里的成员,用来沟通交谈的方言肯定是母系的“客家话”了。那么,在酱的环境下,“广西话”对我们兄弟姐妹来说,是相当相当的陌生,甚至严格点说,是完全不会说。更够力的是,邻居们大伙也是说“客家话”的。说“广西话”的人就是买少见少的了。哈哈!

渐渐的岁月流逝,随着社会,大环境的转变和需要,就好比,本来你不会说广东话的(我有很多在吉隆坡念书的槟城朋友,从完全不会说,到现在可说得满口流利的广东话那样,被逼出来的。。。他们说!)。。。也有的是看太多香港连续集和电影,自自然然的被影响。。。(无可否认得失,电影的影响力也蛮大的!)

今天,环顾四周,你我身边,随手拈来,就有很多像我那样说话的人,用不纯正的语音,半咸不谈的广东话也罢,客家话也罢,广西话也罢。。就是掺到乱了哪里还有所谓的“纯正的籍贯方言语音”的呢?总而言之,你所要表达的话语,意思别人能懂,了解就很好了,足够的了。。。那,本来就是“沟通”的最基本的用意吗!

 个人看来,有几种籍贯的方言应该会比其他的方言更快消失在马来西亚的。。如~广西话,海南话,海陆丰话等等。所以,若,能够多说就多说,能够教导就开办会话班教导给年轻的一辈。不然,多一个十年,恐怕就很难再去承传了。。。。























Saturday, 3 November 2012

巴生西港港口 Vs PKFZ

           这个“建筑江湖”的建筑工程很广泛也包罗万有,有很多不同性质的工程。有的是建房子(排屋,独立式,高楼公寓,公厂),有的是修路筑桥,高架公路(Viaduct/Elevated Highway), 好比 吉隆坡时下最热门的工程 ~高铁,地铁(MRT & LRT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政府即将要推动的基设大型的工程,本人暂时还没有机会参与其盛,但,不代表来日没有机会参与。

    每一项工程的推动和发展,都会有人举手赞同,有的人说反对。就像争论纷纷的~100楼高的《1个大马高楼》,现在要增加到“118楼高”'都是因为成本和价钱过高,然后对国家又没有带来好处,对人民又有什么好处。。。等等考量。(唉!往往政府要去建的时候,什么藉口会说不出的。。肯定就是势在必行的,不管有没有人反对)

        看,那还在“腹中”的天文数字工程~ ‘敦拉萨商业中心’(Tun Razak Exchange @ TRX)......还有还有几条要开跑的高速大道~ 如吉隆坡第三条外环大道(KLORR), 沙登Serdang-Kinrara-Putrajaya大道( SKIP ),西海岸大道(Westcoastal Road Highway )......等。以上的每一场工程都是用以“吡吡”声(Billion )的数额来估算的。

       看来看去,政府要推跑的工程,还是《地铁和捷运工程》能够“较顺利”的在进行着,开跑着(但,也有很多争议,尤其是在Petaling Street China Town“茨场街”老街一带的古老战前建筑物,都要面对被拆,被破坏的命运,爱古迹的人,不时地喊聚会捍卫,希望主要“承包商”迁道绕道避开这些历史古迹建筑物....。) 唉!很难咯!这些主要承包商,连首相也没脸给的,硬硬是说“一切根据和约(Condition of Contract) 来进行的,没有乱乱来。。。”谁能拗得过他们。。。。??(也许,人民的力量是可以拗得过的。。。哈哈!


 



  那么,其他的盛大的工程将会在何时开跑呢? (我想,应该是会在 第十三届的大选过后罢?。。真的!若不信,就去问一问我们的“阿JibGor” 。。。唉!也许,也会被取消或被搁置的~若果,真的国阵会沦陷的话!)


        本人在“建筑江湖”的经验,以往较多的都是参于和开山辟路的“上山” 的工程(Civil Engineering Worsk ~ Earthworks,Road works, Bridges,Culvert & Drainage..)计有,如由劳勿抄捷径去金马仑高原的路,(Kuala Lipis - Sg.Koyan-Bertam Valley ),频频能遇上洪水猛兽的东西大道(Kupang - Gerik Pakej IV East-West Highway )。。还有还有在东马沙巴州的内陆地区的大道应该是靠近三打跟一带罢(Nangoh- Paitan-Pitas )等工程都尝试过了。。。
          至于和海水有关系的“下海”的工程(Marine Works - Jetty,Wharf/Berth & Yard ) 就鲜少却也陌生。然而,最近就有幸的参与我们建筑公司承包的部分和海有牵连的《巴生西港港口》Westport Malaysia Sdn Bhd “下海的工程@承建伸延停泊码头和货匮转运码头站@ Wharf & Container Terminal Yard”。

算起来《巴生西港港口》Westport Malaysia Sdn Bhd 与我们闹得沸沸扬扬的舞弊案主角《巴生自由贸易》( P K F Z )也颇有渊源的。怎么说呢!传闻有说,就是因为我们的前前任首相“老马”去到某某中东国家拜访问后,回来后,突发灵感,心血来潮后就和他的官员们来一个“敢敢”的决策,要在巴生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 Free Zone )。

就酱的来一个“神来之手”~“吡例巴拉”在“英达岛”(Pulau Indah) 搞起翻天覆地的大兴土木建起《自由贸易区》( Free Zone ),也要兴建停泊码头货匮转运码头站。也把一片烂泥巴地皮和邻近的马来渔村地皮也随之一夜之间身价百涨(也要靠一些“有牌”财务资产估计师(PropertyValuer)的笔画一画,算一算,拿去打“印花税”后就被算是被政府承认它的地皮价值了)。。。

        唉!委选了建筑商之后,在“Lu tolong Gua, Gua Tolong Lu”的协商精神之下,大家开开心心的把它建好《自由贸易区》和《西港码头》。当然,之后就要找信得过的“打理人”去管理和打理了。据说,“老马”很念旧,他就找了几位曾经和他一起在“皇家军校”RMC 念书的同窗兼好友“书友同学”去打理。前马华总会长“敦林”也是“老马”的同窗兼好友之一,所以不奇怪他的名字会出现在有关和牵连《自由贸易区》的舞弊案。那么另一位也是“老马”的同窗兼好友之一掌管着《巴生西港港口》Westport Malaysia Sdn Bhd 是丹斯里G. 。在丹斯里精明掌管,管理和打理的西港港口,业务蒸蒸日上,码头建了一个又一个,一个个延伸又延伸,货匮地盘空间也渐渐的不够容纳越来越多的货匮Containers了。

    唉!几年的转变(吃得吃,拿的拿。。。分猪肉的分。。也不管你指的是贪污,舞弊也罢!唉!)若干年后,把两者之间(《巴生西港港口》和《巴生自由贸易》的命运和遭遇都有大大的不同,时也命也! 

(《巴生西港港口》连香港首富超人李嘉诚也有股份的,可知道他是个眼光独到得商人,不会乱乱投资亏本得生意和入股的,据说,明年,巴生西港港口将会上市了。搞不好又来一个最大的IPO什么的,之前都有一个Felda例子,什么全球第2大IPO云云。。。)
               在马来西亚,真的是“有人在朝,好办事”这定律从老早到现在都行得通的。所以,若你有同学也在内阁当某某部长的秘书或者是未来的政界的红人,那,你就要和他巴好关系先,哪知道,莱日,在他当了部长之后,还是什么什么GLC(Goverment Link Company )C.E.O /C.O.O的话,就建议他建什么什么大型的工程,然后,就和他分一杯羹。

       搞不好,你就是他要找的那一位“同窗兼好友之一”掌管人,代理人云云。。。哗!肥鸡咯!哈哈!到时,飞腾图达之后,千万千万别忘记了我这位小弟哦!认真的!



Thursday, 18 October 2012

你是“泥水佬”吗?

对!我是从事与“泥水佬”有关系到的工作性质行业,也就是在地盘(Construction/Project Site)工作。。人家问起我是从事哪一行业,我从不违言的告知是建筑行业。往往很多人听了后会犹疑一会,很自然而然的瞄了瞄我的皮肤,再看一看我的脸后,就抛出一句话“为什么你不会被晒黑的?!”哎哟!在地盘工作一定会被晒黑的咩!

哈哈!也很难向他们解释那么多。。。除非你也是在建筑界里讨生活的人,或者是对建筑业有一定的认识或常识,当我一说出我的职位和所要处理的事务,你就晓得了~就是建筑“ 材料估计员"Quantity Surveyor/Estimator(因为还没有向有关当局注册,所以并不能够被称为“材料估计师”),况且,一直以来,我都是在~主要承包商“Main Contractor”公司里打一份牛工的,即使没有注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除非,你自己想开设一间Consultant Q.S Firm ,要成为俗称“有牌”注册的“材料估计师”@ Quantity Surveyor。

一般上,有向有关当局注册的“材料估计师”其身份或者在他的明字前面加上一个称呼  = "Sr  " .@ "Surveyor",就好比象是有牌注册的“工程师”身份一样被称为“Ir” @  "Engineer" 一样
的。其实,有种现象在我国的建筑业界里很普遍的,有很多同行都同样拥有和我一样特殊的身份和遭遇,即使是很多大型建筑公司里头的Site Engineer,也不尽然是名副其实的“工程师”,就是因为没向有关当局注册,又或者是他们的文凭并不受到我国政府的承认(例子如以前较多毕业于台湾大学的工程系~我也有几位“师傅”也是毕业于台大的)!

唔!纵使人家是毕业于台湾,不是不要去向有关当局注册成为有牌的“工程师”(而只是政府不要去承认,又奈何,唉!真是不识宝的。。。。现在,见到中国在各方面强大后,“华文”在国际的地位自然涨价水涨船高后,政府才渐渐地说“要去承认”特定的科系而已,唉!还是要娓首娓尾的那种。你看,你看,就连关丹的一所中学的“身份问题”都要花上好多个月去谈论,争论,一方说是独中,另一方又说是国中,到底是“独中”还是“国中”都不清不楚。。。又怎样去处理其他国际教育文凭的问题呢!)当然,人家就算是毕业于台湾大学,又怎样,那你也就别当人家是‘没料到‘的工程师哦!很多本地大型的政府工程计划多有他们的参与和不可抹煞的贡献的。

辗转十多年了,幸好还是能找到一两餐吃及养儿育女供书的。。。没他,打分工,吃分粮,累积了工做经验,从低做起,升到目前的一个小小经理职位,也是部门里的阿头,偶尔像是只“老鸟”,也带着几位“嫩鸟马仔”徒儿,一起冲锋陷阵,一起学习,手下做错了,你就扛,因为你是阿头啊!顶头上司泰山压鼎的压下来,顶不顺也要顶啊!哈哈!做到头发也鬓白了,又怎样?要撑啊!

偶尔,更累人的是公司,部门和同事之间的政治斗争,钩心斗角,你虞我诈,奉承争宠,也被训练成皮笑肉不笑的人了,又要见人讲人话,遇鬼讲鬼话,遇到鸟人就将鸟话的。。。,偶尔会遇到些气粗声大且蛮不讲理的二手承包商‘Sub-contractor',就更够力的了,他们讲话老是爱夹带着“问候人家母亲的口吻,或带妈妈出街”,久而久之,我们也会随着他们的口吻语气说话,和回应他们。连“周董”最常用的“雕”@读同音,在地盘里飞到满天都是的。。。哈哈!(更绝的是~很多马来同事不同其意思,可他们就乱乱念出这“雕”,更甚的事还是在会议里骂出来)天啊!让很多华人女同事听了后,满脸通红的了。。多有不堪啊!后来,我有机会向他们纠正,然后道出了这“不雅”的意思。不然,在更高层的会议爆出这句话,就大大不好了。

~从事这行业甚至其他行业,就像人在江湖,随波逐流,随意而安,随意随缘,随机应变。。。。为了讨生活就得酱的了。哈哈!想要转轨道嘛!还不是时候啦!继续染在这建筑业的江湖罢!

Wednesday, 26 September 2012

积罗~莫隆家族的故事



前些日子,在看了某某侄女的“面子书”里的一些话语评语后,有感而发的写下这篇文章。我的年轻侄女(是我的唐哥~华裔与原住民的混血儿),她似乎很在乎和介怀别人用异样及带有色眼来取笑于她是Orang Asli ~“山番妹”而耿耿于怀的。




哈哈!我想告诉她的是:“侄女,别太在乎别人怎样看你,别人怎样看你不甚重要,重点是你自己就千万不能看扁/贬自己就好了。不管我们是什么人,什么血统也好,都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去拟定设定的。”





应该更要骄傲且夹大声的去告诉他们,咱们有一套很自己式的《积罗莫家的~STYLE》
是什么STYLE? 哈哈!就是真正又不造假的“一个马来西亚”《1~ Malaysia Style》。




咱们莫家家族源自我公公的时代,就“身体力行”的率先去实践异族通婚了。不是骗你吓你,我们的家族成员大约有整400位成员吧!然而,从公公只身一人衍生到今天那么多人儿孙满堂。。。。还是有很多对的儿孙们都是延续着“异族通婚”的传统。今天,家族里的成员们有华人,原住民,马来人,印度人,伊班人,印尼人,越南人和泰国人。。。可能仍会增添新(国籍)成员的。我相信假以时日,更能把“异族通婚”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的。

我的爷爷~莫隆先生,我们贯称为“阿公”,大约是在1908-1910年左右(满清末期)也仅有十多岁的他被逼“单身只人”(被卖“猪仔”的到来南洋),身上只怀有他姐姐给他的仅仅有的几豪纹钱,就从中国广西北流县大坡外小一哩的三贯村庄,步行几日几夜,连同几百人挤在一艘“火轮船”再漂洋过海3-5个月才安全的来到南蛮之地,南洋的马来亚~关丹河口~沿着彭亨河流逆流而上抵达“而连突”再沿着陆路走向今天的“劳勿”武吉公满一带,采金~洗流琅。。。。做“苦力”!
  
(据说,以前这一带是被唤叫做“鬼仔园”,可以说是遍地黄金的,澳洲人来1900-1920年代拿走的是块块粒粒状的黄金。今天,所留下来的是当年“残余”残渣黄金屎,必须要用到“山埃”来分化残渣黄金和泥土。日前,黄金有价,即使要用上最毒的“山埃”也在所不惜。。。902万人绿集会也罢!村民作抗议也罢!皮肤痒得半死也罢!政府也像是盲了眼,听不到民声,见不到民间痛苦的!唉!无良奸商+幕后昏君 = “黄金屎” 他们眼中的“屎”就是钱哪!那管得着人们的死活)

公公忙录辛苦的做了几年“苦力”,储了点钱后,就往今天被称为“巴都马林”Batu Malim的河流马来村庄处落脚,不再当苦力。就种稻耕农的过活着。就这样,住了下来。。。然而,公公的随性温和的性格,勤劳工作,获得了当地的马来村长的信任和欣赏。时不时都催公公结婚。更当起公公的媒人来,更介绍了当地土著女子(也就是我的婆婆)。

根据父亲和母亲等人的断续依稀回忆述说,公公和婆婆他们当时的婚礼是依居和根照马来人和华人的传统婚礼进行的,有“贡盘”队伍相伴,有“芒果花”相送迎迓,舞狮打鼓打锣吹嘀嗒,热闹异常的办起这“异族通婚”婚宴盛事。哈哈!

就酱啦!。。。。《莫隆家族的成形》。。人口成员逐渐加添。。。一代一代繁衍下去,快要迈入6,7代了。。。。。哈哈!



我公公在中国的祖屋~2007年,我们完成了公公的心愿,回乡探访,展开寻根之旅~广西,北流县,大坡外小一哩的三贯村庄。

中国,大马两地亲人相认,求证。。。眼泪满盈,立着话家常,,难忘这感动的时刻。。。

Thursday, 6 September 2012

父亲走的那一个夜晚

父亲走的那一个夜晚

8月29日,下午4点钟许接到4姐的一通电话,告知爸突发病重被送进劳勿医院了。。。接到电话的当时,我人在巴生西港港口的工作盘地。心里面却是在挣扎着犹豫着要不要马上回家乡去看看他。
往往就是这一时片刻的犹豫决定。。会让事情的发展和演变就会造成不能更改或是重来一次。。。。。

有点遗憾,最终~我还是没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
即使是没见到他的最后一脸,似乎感觉他还是要我做一件没完成的事。。。
回想在好多个月前,他老是嚷着我,要我请假然后特地载送他,陪他一同到淡马鲁医院复诊他的“青光眼症”。我老是说,没空和工作较忙的拒绝了他。因为,2哥的时间较容易配合,所以一般上都是2哥载送他去复诊。然,就在他要走的当晚,我心里却是有种异样的感觉,像冥冥中就是要我载他一程从劳勿去淡马鲁的医院检验他的“青光”眼的病情,去完成他的心愿。。。。我还是实践了,也了结他生前的意愿。

当晚,从吉隆坡直透劳勿的路程中,抵达文冬市后,2哥拨了电来告知爸必须要转院到淡马鲁的医院作进一步医疗。通了电话后,我就二话不说,把车子掉回头来个"U-转”,再朝淡马鲁的医院方向驶去,就预算两个小时后在淡马鲁医院会合2哥,4姐及母亲,然后再去探望病重的父亲。

往往就是事与愿违的。。。当我抵达淡马鲁医院不久后,又再收到2哥拨来的电话告知,载着父亲的救伤车在起程不久后,就"U-转”回劳勿医院抢救他老。。。但,不果!父亲在10.04pm,在劳勿医院抢救失败后就撒手归西了。遗憾的是,父亲走的那一刻,没有一位至亲留在他的身旁陪他走完他的最后人生。就酱的孤孤寂寂的上了路。

父亲的走,除了要说遗憾就是遗憾~也算是种解脱吧!若要追算会的话,我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兄弟姐妹,亲人和父亲之间的关系的确存有太多太多的遗憾。。。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感情关系,错综复杂的内心感情等问题。。看似简单却又是那么的复杂难懂。就像有些人说,让时间去把不愉快的事件抹淡,削磨去除。。。讲又是谈何容易的,当你是局里面的人,你就会晓得我意旨何意?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文。。。旁人是难于理喻的。

人生其实很简单不过~就是“生 老 病 逝”4各个阶段,它们相续的出现是必然的。

“睡一觉后~闭上眼,明天一早能再开得上一双眼睛,活着,又赚上了一天”
“睡一觉后~闭上眼,再争开不上双眼睛,所谓的人生就~Game Over了”

所以,当“它们”来临的时后,请别太慌张,坦然去面对,淡然去处置。。。
往往就是因为“它”来得“过于突然”,就会让我们为之而慌,而留下遗憾。

唔!趁大家仍“活着”,仍生活在同一个天空下,别凡事都放不下,看不开。。。
学习放下,学习看得开。。相信你的生活会更美好的。
多付点爱给身边的爱人和亲人们,也要多多关怀慰问宽容的去对待朋友们。。。
当我们人心情爽朗起来后。。。百病难侵啊!对吗?
 那“ 病”就不会那么快来找我们了。,来磨我们了。。。哈哈!
日子也会过得好些,踏实些 懈意些。。。

共勉之









Wednesday, 22 August 2012

纵贯一线~东西海岸的两座城市

纵贯东西海岸的两座城市
连续数周 来返
关丹~巴生 340多公哩路程

纵横东海岸的关丹市~北根阜
晃了晃 就数上3个年头逝去了
蹉跎岁月不绕人。。。
老板的新指示 不得不从
换一换 工作环境
顺让脑袋 转一转
拿人钱财 替人赚钱
仅图一口糊饭吃而已
随时差遣 调动迁移
是必然的
即使极不愿 也徒然

这大半辈子
似乎和沿海的城市挺有缘
无论是关丹 还是巴生
有太阳徐徐升上的东海岸
还是在有太阳西沉的西海岸
每天返往工作途中
都能见到日出和日落
不管是鱼肚破晓的黎明
还是紫霞云彩的黄昏
老天 给我 酱的安排
还不错的 (哈哈!自我阿Q一番!)

嘴馋的我
初到贵境
似乎有种发现到新大陆般的感觉
久闻巴生有好多美食
不去觅食 不就苦了自己

无论是
关丹的‘咸鱼花阑猪肉’
还是巴生的‘肉骨茶’
两者都是享誉盛名的
亦是我的心头好
哈哈!不晓得若把两者混在一起煮
会好吃吗?
想~这道混搭的“咸鱼肉骨茶”
味道也不会差到哪里吧!
想到口水也不禁要流下
哈哈!

既来之 则安之
随之 吃之 也!





Saturday, 14 July 2012

积罗新村的~ “戒严”Curfew回忆

在报章上阅读到“陈平”这位传奇人物(马共主席)已是位古稀鬓发白白的“老人”,很想“回家”回到他的家乡“实兆远”祭拜他的已故双亲,尽尽孝道。但,奈何我国政府就是不允,所以,陈平老先生现在是定居在泰国曼谷的。

1989年的“合艾和平协议”签署到今,已有二十个年头了。。。真快!什么是“合艾和平协议”?也许很多人(80后,90后的人)会问起吧?简单来说,就是大马政府和马共之间停止双方的对抗呱!“熄火”。。。(你想了解更多的话,那你就要自己上网搜索历史了)

1989年之前的新村生活。。相信叫人最难忘的应该是“戒严”Curfew吧!唉!80后,90后的你肯定对这“戒严”Curfew的字眼感到很熟悉,也经常在你的爷爷奶奶爸妈亲人口中听到他们在“戒严”时期的种种故事,往事,以及亲生体验的“苦堪经验”等等。

说真的,“戒严”时期的确是让很多新村的村民过活得很惨,很苦堪,身/生活在一个无时无刻都被军人们监视着村民一举一动的新村。(虽然,在1989年戒严解禁,我只是个中四中学生,但,我对“戒严”的印象是很深刻的。从小学时期到中学,就活在一个,“戒严”恐怖气氛的新村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其实,想起来野蛮不好受的)

“戒严”Curfew~也是英国佬遣带过来的“遗产”。。。(“戒严”~约束/一切在外/街道的活动@Period when no one is allowed on the streets
它~是大马政府用来对付当时仍很活跃的马共残遗地下活动分子,用来隔离马共残遗分子和村民们的接触。

但是,当时的大马政府引用到淋漓尽致,除了在街道外,芭场,胶园,菜园一律也要实行“戒严”起来。那时,真的带来很多的不便。。。也直接的影响了村民们的生计,日常作息也影响,就是诸多不便。

还记得,凡是要进去芭场,胶园,菜园里工作,干活,割胶,种菜的村民一律要去警察局里申请一张“青卡”一种《通行证》,没有这张“青卡”《通行证》的话,管你是谁,青衣兵大哥是认“青卡”不认人的。

不幸或是忘记带着“青卡”被兵大哥查问的话,他们会带你返回“马达寮@Balai Polis”作进一步的盘问抑或扣留你在“马达寮”。。。若,不幸的话,没携带“青卡”进山林干活的话,最严重的事件就是军人可以开枪射杀你的,然而,他们是不需要问为什么他们乱开枪射杀,即使是不行的乱射杀到无辜的村民。

“戒严”Curfew~也有时段的。。最严重就是24个小时完全“戒严”,困在家里,不能出来。
后来,“戒严”时段有点小开放了。。。。
6am - 6.00pm (最初阶段的时候。。。马共残遗分子少了,局面受到控制)
6am - 8.00pm (再开放一点。。。)
6.am - 10.00pm(再开放长点时间)
6.am- 12.00pm(维持了蛮长的一段时间,直到1989年)

凡过了以上“特定时间”的话,整个村会变得“寂静”无声音的,一切活动都停了嘛!
唉!那要是谁家的媳妇要生产的话,怎办?哈哈!那,就要先麻烦到一趟“马达寮@Balai Polis”走走,拿了一张“《通行证》后,才能走出村庄去劳勿医院安全生产。。有些,甚至会惊动到警察车领航一路护送到劳勿医院生产。(哈哈!要警察开路喔!谁家的孩子酱巴闭呢?若有的话,不妨告知我们,或者问问你爸爸妈妈的那时的心情是酱的?分享下)

哈哈!我以为只有在我国的政坛上会有“黑区”,“白区”之分,原来啊!就连我们的新村也有区分“黑区”,“白区”的(我曾在以前的中学历史/地理课本里读到~Kawasan Hitam)
老一辈其他州属或是其他城镇的外人,问起你是从哪里来的人,你答他是从劳勿来的话,他就会说。。。哇!从“黑区”来的喔!女儿千万别嫁给他哦!哈哈!(当中,也不知拆散了几多的姻缘呢!。。。唉!都怪“戒严”惹得祸。)

除了积罗之外,双溪兰,都赖,双溪吉当 ,生利。。。等劳勿边缘村镇地方都是“黑区”。。。哈哈!当然,还有其他州属的新村也是有“戒严”。。。。
我们都是在“戒严”中酝酿。。。磨练出来的孩子。。
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我们都是在“黑区”长大的新村孩子






Wednesday, 27 June 2012

我~来自“积罗新村”Kampung Baru Cheroh

                                                                                    


 每个地方的名称都有它的来源和传说罢!在独立前,或是更早的马来皇朝,普遍盛行使用“树”类,“山丘@Bukit”,又或着是用“河流”来取名的(留意到吗?在大马,只是一个叫Sg.Lui/Rui的地方或河流都有好几条了。)。。这些“川渊”,“山丘@Bukit”及“河流@Sungai”和我们先贤来到南洋的日常生活,起居饮食及交通联络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我们的故乡~积罗~“Cheroh”的马来文意思大概是意指一种农耕器,用来农耕田作务的耕器。(我是在Wiki那边的记哉里找到的,若不对的话,请纠正。或是,谁家有“老积罗人”,他们也许有不同诠释为什么会唤作“ 积罗”。)



实际上,积罗的地形,外形(Contour)也算不上是块适合于种禾稻,耕农作务的好地区(不懂为什么要用“耕农作物的器材”来命名。“积罗”,是处于主干山脉的斜峻边,地区多属于斜坡,所以比较适合栽种橡胶,油棕树等。因此,在那个年代,很多老一辈的积罗人,多数是靠割胶为生,讨生活的,他们也不是一样把十个九个孩子养大成人,哈哈!(现在年轻一代的我们,连生两个都要喊哭了,不懂得那时的60,70年代的人是酱样生那么多名孩子的。。真的由衷钦佩她们)

在我的记忆印象中,较出名的园丘记有“积罗园丘”(Estate Cheroh),“大南园”,“华昌园”,“红毛园@老一辈人称为“窗口/“敞口”,还有就是“门牌芭”(属于自己的胶园地)。据说,这些园丘都属于大财主,富翁的。除了“门牌芭”之外。也常听老一辈的人说,如果能成为像““积罗园丘”(Estate Cheroh)的老板“梁祖意”那样有钱就好咯!的切,若是,你有几千个“依格”的胶林油棕,为何不有钱?况且是在60,70,80年代的时候。

日新月异,在“胶起胶落”后,现在这个积罗最大的园丘亦慢慢的在转型着,大量栽种油棕树了。以前大量的园丘员工,多数是印裔同胞,除了工作,他们也是住在园丘所提供的屋子,随着他们的员工地位被“孟加拉或印尼仔”取代了后,很多印度同胞也被园丘管理层辞退及驱逐出来了。君不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印度人从“吉林棚”搬下来到我们“积罗新村”里买屋,租房的生活起来。曾有一段时期,不幸的事件,例如破门行劫,偷劫,凶酒闹事,打架事件等。。也因为他们的迁入,案件有如雨后春荀的频频在新村里接二连三的发生。就是所谓“衍生”出很多的社会问题。

若你有留意到报章,不管在城市,小镇也好,很多抢车,打劫,干案非法勾当的“主角”人物大部分都是“他们”。唔!“衍生”出这么多的社会问题,很多地区的“园丘”ESTATE是不是也应该负上一点的责任呢!不是吗?你不雇用他们了,解雇他们后,没有好好的安顿他们或善后他们。他们(大部分)只懂割胶,做园丘工作而已,失业后,他们没钱,没有文凭学识,没有人愿要雇用他们。。。为了生活,生存,就想到去打枪,偷,劫来过活了。但是,他们本身却也要反省一下,别那么懒散,工作态度也要改一改,不然,“园丘”也不会无端端的解雇他们,不继续雇用他们的吗?

唉!差点离题了。。。竟然讲到严肃的社会问题去了。然,这里,我是要回忆及讲述下我们“记忆中”,儿时/少年时代印象中的“积罗新村”。

允许我擅作主张的把“积罗新村”规划及分成几个“地区”。我会把我自己习惯称这些“地区”列出来。也许,你也熟悉这些被我唤成的“地区”/地点。(顺便勾起您对家乡的回忆)

我住的“区”该称为 ~1) 篮球场区 (水塘/山顶/马来柑帮)
                                      ~2)“店子” (大街及阿和那一带)
                                      ~3)“吉林棚” ( 打水寮/Estate Cheroh )
                                     ~4)“学堂背”(河背/现在就是“明河园”)
                                      ~5)“大南园”( 现在的民众会堂处)
                                      ~6)“平价屋” ( 也是积罗第一个“廉价屋”计划)
                                      ~7)“观音堂”(也是现在观音堂处)
                                      ~8)“八条石” (以前是养猪场,现在是垃圾场了)
                                      ~9)“七条石河”(以前是沙场,现在河流仍在,沙场已不在开了,由几间燕屋竖建在那吧!)这“七条石”和“八条石”之间呢!有着很多的荒置的矿湖泊。当时,很多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到这里“一游”的话,闻之色变!多会吓倒脸青青!随着,孩子回到家里后,包准你会被“啃藤条”,被家里的爸爸妈妈“藤到不得了”,你也会感觉到满身“疼到”没完没了。。哈哈!
                                      ~10)“红毛楼”(以前是园丘的经理宿舍,现在仍然还轰立着~我记得,这山顶上的“红毛楼”有长着几棵“相思豆”的树。。我们曾爬上山上去检起粒粒红色的“相思豆”)

基本上“新村的形成”是在1949-1957的年分吧!那个时候,英国佬仍殖民着马来亚,为了防阻“马共”分子的思想渗入华人社会以及煽动华人去“反英”。英国佬就推行一套策列《紧急法令@ Darurat 》来对付“马共”,把所有分散住在不同乡村角落的华人迁移聚集在一个四周用“锌板和有藜刺的铁丝网”围起来的“新村”里面。根据爸爸妈妈们的记忆里描述形容,严格来说,也不算是什么设备完善的“新村住宅区”,只是简陋的亚答棚,只能让人栖身的空间“屋子”而已。还好,每户仍有空地让大家种菜栽农的。。。

想,英国佬把“积罗新村”设在积罗,原因应该是这里的“地形”关系。不是吗!你看我的分析,“积罗新村”没广宽大的平地,就像处在一个“V"型的”最低尖点”出一样。然后,警察局的地点在上面(“红毛园是英国佬所拥的园丘”和“吉林棚”),村民要去割胶,都要取道经过“马打寮”,哪,英国佬也容易把关吧!接着,就是规定谁家有男丁的话,就要鼓励他们成为“辅警@Home Guard”来维持地方上(新村)的治安问题,也无形中的减少“马共分子”和村民的接触。

新村的由来,大约是酱吧!我是“道听图说”也加一些自我推断回来的。。。(若,你有兴趣要知道更多,不妨上网查阅)

你看,今天,我们新村的小巷道已不能容过两辆车了。。,谁(鬼佬)又会想到,当初的一个个好像“难民营寨”的“新村”会发展到今天的这个局面呢!哈哈!

“新村”的问题也不少。。民生问题,“雅兰”问题。。道路破烂,渠道。。街灯。。
但,总是会“安然”会被解决的。。。
每当,5年一次的全国大选要到的时候。。
修路,铺路,碾路。。。

“新村”一年也有好几次热闹,不堪寂寞起来的。。
农历新年的时侯,大日子时候。。
观音堂做“打醮”时。。。

偶尔,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某某议员/国会议员”去世。。
要举行“补选”时。。
新村就会热闹起来的了

哈哈!我,有一段时间没有回乡了
有点想念起 我的故乡“积罗新村”
你呢?















记2025 ~清明回乡扫墓

  记~ 清明 《 2025 》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对!就是《清明节三月初七》小时候常念的一首诗歌, 也是每年必须履行的家庭活动之一。 孩提时,对于“扫墓”或 一般人用的词“拜山” 这个字眼非常的敏感,而避之。,有种莫名及无形的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