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5 June 2012

我~来自积罗华小

  女儿问到,为什么孩子们没有在那边(我的柑榜~积罗新村)读书,还需要捐款给学校建精明校舍吗?我急忙纠正了她的这个疑问。我说,我们一定要懂得“饮水思源”要懂得~回馈。唔!无论今天的你,有成就,抑或地位是处于极高也好,是商界的翘楚也罢,是政界的后起之秀,是专业人士,还是平平庸庸的人物也罢!我们势必不能忘记于教育我们接受启蒙教育的启蒙母校华小。

有时候想起来也蛮讽刺的,大家都是马来西亚子女,为什么我们的华小老是要“筹款”,“募捐”,反观我们友族的国小学校,富丽堂皇的,从来也没有为捐款烦脑,也从来不必为校舍不够而吵闹的。

打从我还是小学生的时代开始,就对学校发起的“筹款”,“募捐”,这些字眼特别敏感了,但是那时候的我们,哪有酱多心去问这些啦!家里有钱的话,就捐多点,家里没什么钱的学生们也唯有捐少点了。“筹款”,“募捐”这种事情就由学校的董家教协会的人去烦吧!哈哈!

唉!十几二十年前是酱了,现在亦是一样,只是换了不同的董家教协会的人而已,换了另一班的小学生而已。但,不变的却是华小的课室或设备永远是不够的,不完善的。就好比之前325沸腾腾的华小师资慌的情况一样,十几二十年前已是闹师资慌,闹到现在,换了不懂多少位教育部长,副教育部长之后,情况每况愈下。。没有好转过的。唉!真不懂这样的情况还会继续得延续多“又多一个十年吗?”

话又说回头,为什么国小能过享有如此厚待?(崭新富丽堂皇的学校,却只有小猫三两只学生人数而已)为什么华小却不能享有同样的优待呢?(因为我们肤色不同吗?)不是说,教育部每年都有拨款给华小的咩!(每年的财政预算案,都有预算给学校的啰!华小对于“拨款“数目就是喊不够的,但,我们却鲜少听过“国小”喊不够的喔!)到底问题出现在哪里?是拨款的数目/数额在国小和华小之间有很大的区分?抑或是其他原因?我不懂,真的不懂?看来,真的要去找找一些数据来对对看看,不然,人家会说,别乱“鸭”24,没凭没据的。

有些朋友说,把孩子送进华小,去读华小,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孩子功课多到。。做到三更半夜都做不完的,不然就是孩子拿这个回来那个回来的,就是要家长们捐钱啦!什么电脑费,杂费啦!。。。不然,就要家长们“自动”成为学校“赞助人”,捐钱给学校就对啦!(不是说,教育免费的吗?)

他说,他要让他的孩子读国小,但,嚷了大半年后,还是“死库库”的把孩子留在华小就读。的却,曾和某些把孩子送进国小读书的家长分享过他们的心得,他们说,读国小的孩子们一般来说,功课会较少,且较轻松上课。不像华小那样,除了课本里的功课,还要加课外的功课。。。。就是说,很多就是了。哈哈!

华小的发展到今天依然的受落(很多友族学生也把孩子送进华小就读),依然轰立存在(事实也渐慢慢减少了~全马还剩千多间吧!),一定有他的魅力所在的。华小~是我们先贤们的血汗之作,必要让它一脉相传,薪火相传的传下去,保存下去的。我相信,我国的教育制度会慢慢改善的,希望真的有一天不再会听到“筹款”,“募捐”这敏感的字眼,但,不懂几时啦!哈哈!

在社会工作了好些时间了。。。有没有遇过那些“假蕉人”。。很不爽那些明明是读过华小的人,却说自己不会读写华文。。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可悲!但,不怪他,让他的祖宗去怪罪他吧!

没有错,我是读华小的华校生!以前,现在,以后。。不管任何时候,任何人问起我,我也是酱答到的!
所以。我支持华教,支持华小的教育。。
我也祁盼关丹独中能够申办地成功

那,积罗华小的校友们,别犹豫了。。。慷慨解囊吧!尽一点绵力,凝聚大家的绵力就会变成一股大的动力了。。。,建精明课室指日可待。
不管623,你有没有回校都好,你在哪里都好...
您的响应和支持
母校在期待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记2025 ~清明回乡扫墓

  记~ 清明 《 2025 》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对!就是《清明节三月初七》小时候常念的一首诗歌, 也是每年必须履行的家庭活动之一。 孩提时,对于“扫墓”或 一般人用的词“拜山” 这个字眼非常的敏感,而避之。,有种莫名及无形的恐惧感...